国内统一刊号:CN35-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:0598-8258176广告热线:0598-8223675订阅热线:0598-8250777






2021年05月13日

印象石螺坑

●赖承栋

石螺坑在巍峨的南山脚下,离宁化县城6公里,我只去过一次,印象却很深,因为那是和学生一起去的。

暮春时节,满山映山红开得灿烂,正是踏青好时机。在学生强烈要求下,学校第一次选择带高年级学生步行去石螺坑春游。

从学校出发,孩子们队伍整齐,唱着欢快的歌儿,向石螺坑前行。走了一个小时,拐进一个绿树葱笼的山谷,“啊!瀑布。”一名同学惊呼,大家抬头远望,山谷尽头一条乳白色的瀑布如银河下泻,又似一匹银绢,从天女的织机上倒挂下来,引人探访。

循着山涧小溪的潺潺流水声,向上游寻去。快到瀑布跟前时,突然一只“拦路虎”——独木桥挡在面前,孩子们有些望而却步。这里一个大救星出现了——一位正在山涧劳作的老农,看到了孩子们的窘况,他穿着高筒雨靴下到小溪里,举起两只手当扶手,让每一个孩子扶着过了独木桥,到了瀑布面前,看清了庐山真面目。

“瀑布之水是从哪儿来的?高山上哪来的水呢?”孩子们就是爱问,有时让人难以回答。我说:“要不,我们爬上山顶去看看?”孩子们都异口同声说:“好。”可爬到一半,孩子们就爬不动了。山顶云雾缭绕,隐约有房屋。一位同学脱口而出: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”原来山巅真有村寨,叫上坪村。瀑布就是村前小溪流下的。山外有山,村后还有更高的山,一时还真难以找到水的源头。

下山时,我引导孩子们用古诗词赞美瀑布,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“溪涧岂能留得住,终归大海作波涛”“瀑布半天上,飞响落人间”“今古长如白练飞,一条界破青山色”“断山疑画障,悬溜泻鸣琴”“穿天透地不辞劳,到底方知出处高”,孩子们争先恐后诵读着,又有学生问:“这儿为什么叫石螺坑?”之前,我真不知道,也未曾想过。这时看到下游小溪里,到处是露出水面的大小不一的圆石头,远远望去,还真有点像田螺。我想,石螺坑大概由此得名。于是我便说:“你们仔细看看,小溪里露出水面的圆石像什么?”一个学生端详了一会儿,立马说像石螺。同学们即刻恍然大悟。

回到山脚,孩子们已饥肠辘辘。就地野餐后,清理完垃圾,又进行了野外联欢,孩子们唱歌跳舞,表演相声小品,各显其能,山谷里回荡着欢歌笑语。夕阳西下,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石螺坑瀑布。那位热心的老农又一次搀扶孩子们走过独木桥。尽管这次春游已过去好长时间了,但那瀑布美景和大手牵小手走过独木桥的画面,至今还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。

--> 2021-05-13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04064.html 1 印象石螺坑 /enpproperty-->